在矿石加工、建筑材料生产等诸多工业领域中,对辊破碎机凭借其独特优势得到广泛应用。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出料粒度的准确控制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益。不少用户都期望能将对辊破碎机的出料粒度稳定控制在 5mm 以下,以满足特定生产需求,这一目标究竟能否实现呢?答案是肯定的,接下来就为您揭晓其中的调节秘籍。
对辊破碎机工作原理及特性
对辊破碎机主要由辊轮、辊轮支撑轴承、压紧和调节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。工作时,两个相对旋转的辊轮对进入破碎腔的物料进行挤压、剪切,使物料在强大作用力下破碎。其结构简单,过分碎现象少,能对中硬和软矿石进行中、细破碎。
影响出料粒度的关键因素
1、辊面磨损:长期作业中,矿石与辊面持续摩擦、挤压,致使辊面材质损耗。磨损后的辊面变得凹凸不平,破碎力分布不均,导致出料粒度大小不一。同时,辊面磨损加剧会使两辊实际间隙变大,破碎后的矿石粒度超出预期。例如在处理石英矿石时,若辊面局部磨损严重,部分石英矿石就无法充分破碎,粒度偏大,影响后续磨矿效率。 2、两辊间隙:两辊之间的间隙是决定出料粒度的核心参数。间隙过大,矿石得不到充分破碎,出料粒度偏大;间隙过小,设备易过载,甚至损坏部件。并且,需保证两辊间隙在整个辊面长度方向上一致,否则会造成出料粒度不均匀。
3、给料情况:均匀、稳定的给料是保证破碎效果的基础。若给料不均匀,矿石集中在辊子某一部位,会使该部位破碎压力过大,出料粒度偏小,而其他部位出料粒度偏大。
出料粒度控制在 5mm 以下的调节秘籍
1、合理选择及维护辊面材质:根据矿石特性选择合适的辊面材质,对于硬度较高的矿石,如铁矿石,可选用高铬合金等耐磨性能优异的材质。同时,加强矿石预处理,通过筛分、磁选等去除杂物和金属异物,减少对辊面的损伤。定期检查辊面,磨损到一定程度时,及时采用堆焊修复技术恢复辊面形状和尺寸,或直接更换辊子。
2、调试两辊间隙:使用专业工具测量两辊间隙,并依据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调整。例如,部分先进的对辊破碎机配备液压控制系统,可实时监测辊轮间隙,当间隙偏差超过设定值时,系统自动启动补偿程序。同时,要确保整个辊面长度方向上的间隙均匀一致。
3、确保给料均匀稳定:调整给料机的参数,如振动频率、给料速度等,使矿石均匀分布在两辊之间。还可在给料装置上增加布料器等辅助设备,进一步保证给料的均匀性。此外,要保证出料口畅通,避免辊下积料影响破碎效果。
综上所述,通过对影响对辊破碎机出料粒度的各因素进行准确把控和调节,将出料粒度稳定控制在 5mm 以下是完全可行的。在实际生产中,用户需根据自身物料特性、生产需求等,综合运用这些调节秘籍,以实现对辊破碎机的高产、稳定运行,生产出符合粒度要求的产品。